新能源管路空间大幅提升,塑料应用高速增长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有望延续高增长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1-6月新能源汽车销售374.7万辆(+44.1%),其中乘用车357.7万辆(+44.0%)、商用车16.9万辆(+46.0%)。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354.4万辆,同比增长43.7%。新能源车产品力大幅提升,替代燃油车趋势明显,加上双积分等政策支持,销量有望持续高增长,看好长期发展。


动市场PHEV增速持续超过BEV。受益于比亚迪等品牌优质混动车型供给的增加,2021、2022年,国内HEV、PHEV车型销量快速提升,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PHEV车型零售销量为54.5万辆,同比增长171.3%,销量增速略超BEV车型168.5%的增速;2022年PHEV车型零售销量为142.1万辆,同比增长160.6%,销量增速远超BEV车型74.3%的增速。2023年,在供给端,国内自主品牌纷纷发力混动市场,尤其以20万元以下的PHEV市场为重点,PHEV产品矩阵愈加完善且性价比较高;在需求端,BEV车型受到售价偏高、补贴退坡、涨价、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和保值等因素影响,燃油车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混动车型优势凸显,消费者接受度大幅提升。所以,2023年混动市场进一步升温,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6月,PHEV车型零售销量增长至99.5万辆,同比增长97.9%,远超BEV车型19.8%的同比增长;随着自主品牌优质供给加速上市,PHEV车型销量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要求提高,单车价值量明显提升

燃油车热管理系统架构主要由乘员舱(空调)热管理系统、发动机冷却和变速箱冷却组成。传统燃油车发热主要聚焦于乘员舱的热管理,靠发动机的余热来取暖,门槛、复杂度低。燃油车空调热管理系统主要由冷风系统及暖风系统组成,制热时运输汽车发动机的余热对汽车座舱加热。制冷主要依靠冷媒或压缩机,通过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反复循环保证制冷系统的运行。为避免发动机及变速箱在高负荷运转状态下过热,通过冷却系统降温,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包括水冷、油冷,并以水冷为主;变速箱冷却系统以油冷为主。


纯电车热管理系统架构主要由空调热管理、电池热管理、电机电控冷却和电子电器冷却组成。新能源车除乘员舱热管理外,还要关注电池、电机、电控的热管理,对范围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复杂度也大幅提升。相比于燃油车,由于纯电车无发动机产生余热,制热时主要使用PTC或热泵产生热量,且电池对工作温度要求更为严格,既需要保温也需要散热。由于纯电车的电机及各种电控原件在工作时均会产生热量,若温度过高,则会严重威胁其使用寿命及运行可靠性,因此需对电机和电控进行降温,应用最广泛的为风冷、水冷和油冷。



混动车热管理系统架构主要由发动机热管理、电池热管理、空调热管理及电机电控冷却四部分构成。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及纯电车,混动车既有发动机也有电池,故其相当于燃油车和纯电车两套热管理系统的叠加。其发动机系统热管理与燃油车类似,三电系统热管理和纯电车类似。空调热管理系统根据动力系统的工作状态,既可以通过PTC等制热模块发热,也可以使用发动机余热。


电动化带动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提升。新能源汽车各系统对于工作环境温度的严格要求增加了热管理系统的复杂度,带动单车价值量的提升。相较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新装载了动力电池、电驱动及相关电子器件,价值增量主要来自电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冷却板、PTC加热器等零部件。



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对全车管路总成提出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和动力总成体积较小,功率密度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影响电池、驱动电机等部件的性能及使用寿命,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度及温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管路总成的轻量化、耐高温、导热性及绝缘性等方面均要求更加严格。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主要包括四大系统,带来管路价值新增量。传统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空调系统。新能源汽车取消了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新增了电池、电机、电控和减速器,其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热管理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电机电控冷却系统及减速器冷却系统等四部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构成的复杂化,大幅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管路的市场需求。

caie